特種設備使用的日常安全監管
隨著交通建設工程形勢的快速發展,工程機械化水平的提高,施工現場使用的特種設備也日益增多,施工單位應當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對特種設備進行使用和管理,盡可能減少因機械傷害導致的安全事故。交通建設工程安全監督和管理部門應當在職責范圍內做好特種設備的有關日常監管工作(以下簡稱“監管工作”),為全省交通建設工程安全形勢的平穩提供保障。
一、監管工作的重要性
?。ㄒ唬┨胤N設備只有在投入使用后,才能實現人們所需要的各項功能,才具有特定的危險性。
?。ǘ┨胤N設備事故主要發生在使用環節,特種設備在使用過程中,有的處在高溫、高壓、介質腐蝕環境,有的長期承受交變荷,有的在高空、高速下運行。一旦發生事故,會造成嚴重的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甚至造成嚴重社會影響和環境破壞。
?。ㄈ┨胤N設備全過程安全監察的七個環節中,使用環節的安全監察是核心,其他環節都是為這個環節服務的,其他環節監督管理的效果最終都體現在使用環節。
?。ㄋ模h和國家對安全生產的高度重視。
二、監管工作的基本制度和主要手段
?。ㄒ唬┗局贫?/span>
特種設備使用登記制度;特種設備管理與操作人員(統稱作業人員)考核制度;在用特種設備定期檢驗制度;安裝維修改造許可制度;重點設備監控制度;事故應急救援制度;特種設備現場監督檢查制度;事故調查處理與責任追究制度等。
?。ǘ┲饕侄?/span>
1、宣傳貫徹特種設備安全法規標準,提高全社會特種設備安全意識,增強使用單位遵守特種設備法規標準的自覺性;
2、對特種設備使用單位相關人員進行安全技術的培訓教育,對作業人員進行考核;
3、對特種設備進行使用登記,進行動態監管;
4、對特種設備維修改造單位進行資格許可并實施監督檢驗;
5、對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實施現場監督檢查;針對特種設備使用的薄弱環節,開展安全專項整治活動;
6、組織開展重要節日、重大活動期間的安全大檢查;
7、對使用單位存在事故隱患或違法行為的,責令其采取措施消除隱患、糾正違法行為,必要時報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處理;
8、督促使用單位提高特種設備安全性能和管理水平,增強防范事故的能力,對取得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
9、受理對特種設備使用違法行為的舉報并予以調查處理;對舉報人予以保密并按規定給予獎勵;
10、建立特種設備應急救援體系,開展應急救援工作;
11、定期向社會公布特種設備安全狀況;
12、對特種設備使用單位違法行為依法進行責任追究。
三、監督管理的主要措施和要求
對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實施“三落實、兩有證、一檢驗,正確使用,精心維修保養”的情況進行監督管理,確保特種設備使用登記率、作業人員持證上崗率、定期檢驗率、隱患整改率、事故結案率符合規定要求,確保特種設備安全使用。
?。ㄒ唬┤鋵?/span>
“三落實”指使用單位: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安全管理機構、人員,落實各項管理制度及操作規程(含應急救援預案的制定和演練)。
1、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規定:“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特種設備生產、使用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應當對本單位特種設備的安全全面負責。使用單位應當嚴格執行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保證特種設備的安全使用;應當使用符合安全技術規范要求的特種設備。特種設備投入使用前,使用單位應當核對其是否附有法規規定的相關文件。
這些法律法規明確了企業負責人作為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的地位,也明確了地方人民政府和政府有關部門對于特大安全事故失職、瀆職情形或者負有領導責任的,予以責任追究。這些無疑對保障特種設備安全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當根據情況設置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職、兼職的安全管理人員。在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機構內,設置相應數量具有特種設備基礎知識和安全技術,懂得法律法規、管理業務、工作責任心強、具有應急處理能力的工程技術人員,具體從事特種設備安全使用管理工作。
2、落實安全管理機構、人員
使用單位的安全管理機構的職責主要包括:
?。?/span>1)協助使用單位領導認真貫徹執行特種設備的法律、法規、規章和安全技術規范、標準;
?。?/span>2)使用符合安全技術規范要求的特種設備。參加特種設備訂購、設備進廠、安裝驗收及試車。
?。?/span>3)組織制定或修訂特種設備的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規程,并對制度、規程的貫徹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span>4)對在用特種設備進行經常性日常維護保養,并定期自行檢查。對在用特種設備的安全附件、安全保護裝置、測量調控裝置及有關附屬儀器儀表進行定期校驗、檢修,并作出記錄;
?。?/span>5)編制特種設備的年檢定期檢驗計劃,并負責組織實施;
?。?/span>6)特種設備存在嚴重事故隱患,無改造、維修價值,或者超過安全技術規范規定使用年限,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當及時予以報廢,并應當向原登記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辦理注銷。
?。?/span>7)制定特種設備的事故應急措施和救援預案;
?。?/span>8)參加特種設備的事故搶救、調查、分析、報告、處理;
?。?/span>9)協助有關部門對管理人員與作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技術培訓、考核;
?。?/span>10)特種設備出現故障或者發生異常情況,使用單位應當對其進行全面檢查,消除事故隱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特種設備使用登記及技術資料的管理。
使用單位專職或兼職管理人員的職責主要包括:
?。?/span>1)貫徹貫徹落實特種設備的法律、法規、規章和安全技術規范、標準;
?。?/span>2)組織對作業人員技術培訓和進行安全教育;
?。?/span>3)參與制訂制定或修訂特種設備的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規程;
?。?/span>4)對特種設備各項制度、規程的實施情況進行檢查;
督促檢查特種設備的維修保養和定期檢修計劃的實施;
?。?/span>5)解決特種設備使用管理有關人員提出的問題,如不能解決應及時向單位負責人報告。
3、落實各項管理制度及操作規程
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span>1)各級崗位責任制。這是使用單位最基本的管理制度之一,明確崗位責任制度有利于分清工作職責,確定各自的工作范圍,便于實行技術責任、經濟責任和安全責任考核。
?。?/span>2)基本工作管理制度。包括特種設備的選購、驗收、安裝、調試、使用登記、備件管理、作業人員培訓和考核、技術檔案管理和統計報告等制度。這些制度的貫徹實行,奠定了使用管理基礎工作。
?。?/span>3)使用過程中的管理制度。有安全檢查、日常維護保養、檢修、定期檢驗等。
?。?/span>4)操作規程。主要包括工藝操作規程和安全操作規程,這是保證正確使用特種設備,做到安全運行和維持正常生產(使用)的先決條件。
安全技術檔案主要包括:
?。?/span>1)特種設備的設計文件、制造單位、產品質量合格證明、使用維護說明等文件以及安裝技術文件和資料;
?。?/span>2)特種設備的定期檢驗和定期自行檢查的記錄;
?。?/span>3)特種設備的日常使用狀況記錄;
?。?/span>4)特種設備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護裝置、測量調控裝置及有關附屬儀器儀表的日常維修保養記錄;
?。?/span>5)特種設備運行故障和事故記錄;
?。?/span>6)特種設備注冊登記表(卡)。
?。ǘ﹥捎凶C
“兩有證”是指特種設備要有特種設備使用登記證、管理人員與作業人員要取得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
1、特種設備憑證(或標志)使用
特種設備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內,使用單位應當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辦理注冊登記。登記標志應當置于或者附著于該特種設備的顯著位置。
2、特種設備作業人員持證上崗
鍋爐、壓力容器(含氣瓶)、壓力管道、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場(廠)內機動車輛等設備的作業人員及其相關管理人員統稱特種設備作業人員。
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當對特種設備作業人員進行特種設備安全教育和培訓,保證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具備必要的特種設備安全作業知識和事故應急處理知識,經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考核合格取得《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方可從事相應的作業或者管理工作。
使用單位要努力培養“四懂四會”(懂特種設備的結構、性能、用途、工作原理,會使用、會保養、會檢查、會排除故障)的作業人員。在特種設備運行過程中,作業人員應嚴格執行特種設備的操作規程和有關的安全規章制度,認真填寫運行記錄或工藝生產記錄,嚴禁違章操作,拒絕執行違章的指揮。在作業過程中發現事故隱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應當立即向現場安全管理人員和單位有關負責人報告,并及時采取安全規程規定的事故應急措施。